现在时间 :
委员交流
记忆深处的金砂古寨
日期:2017-03-03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点击:115172

                               (蔡贵平

   离开故乡潮安彩塘金砂古寨,已三十年,我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住进了城市干净洁白的高楼里。但是,三十年来的每一次有梦见家乡的人和事,梦里总会出现古寨的景象。古寨是我的家乡,我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这个春光明媚、冬暖夏凉古寨度过的。这里有古意盎然的村庄,村庄里有一围一围的老厝一座接一座老屋。梦里的古寨,我总玩乐老厝古屋中,徜徉在幽深曲折的窄巷,抚摸那古老粗糙的墙壁,好奇地追寻着她的流逝的华。起初我不明白,我已搬进城市居住多年了,为何我的梦里从不出现新居。后来终于明白,原来我的根,在古寨老屋里。

童年时的古寨,给我幼稚的心灵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那时,古寨溪流环绕,周围稻谷飘香,西面是郁郁葱葱的桑浦山,南面是碧波荡漾的梅林湖,青山绿水,上有蓝天,下有沃土,一切都是大自然的美,给人产生憧憬和遐想。古寨是个水乡,水道四通八达,有很多古老的木板桥,桥下是日夜潺潺而流的小溪。在小溪旁边,长着高大茂密的老榕树,树根如蟠龙,蜿蜒盘缠,树枝上垂下密密麻麻的根须,随风飘拂,翩翩起舞。在榕树下,是古色古香的,散发着南方特有的乡土气息,在溪流的映衬下,透出一股难以言表的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而那遗留下来的古寨墙,历经几百年风雨,斑驳中尽显历史的沧桑……

金砂寨历史悠久据史记载,金砂南宋绍兴廿八年(1158)建寨梅林湖畔的松岭山上原名为砂陇”。元末明初,原居于山上的砂陇乡,在蔡氏四世祖村隐公的倡导下,蔡、陈、曾、黄四姓商议,移居平川,合建金砂寨。从此,金砂寨的子子孙孙就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潮汕平原上扎根繁衍,至今已有600多年了。由于金砂寨地处平原,难守易攻,常为流抢掠的目的地。明朝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12月),倭寇自福建云霄突侵金砂,官兵村民合力抗退。嘉靖三十九年庚申(15602月)倭寇6000多人流劫金砂寨,村民惨遭屠杀掠夺,损失极其严重。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因连年倭寇祸害,各村寨联合起来,在寨周围挖深壕、筑坚墙以防御。寨设四门,北门设于曾厝,南门设于陈厝,西门设于黄厝,东门设于蔡厝。金砂筑寨抗已有455年的历史了,岁月沧桑。现在,金砂寨西门已湮没在岁月中,找不到它的踪迹了。北门保存较为完好,门上有更楼,为清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重修的,是彩塘镇遗存最古老的寨门。东门又名永安门,至今尚存石门框连着一段古寨墙。南门重建于1981年,用旧匾额安于寨楼上,2013年南门所在的陈厝(金一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我走进古寨,捡拾散落在岁月深处的古风古韵和淳朴乡情。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被村民奉为神的大榕树,仍然生命力旺盛,不减当年,依然风骚而立,茂盛非常,惹人喜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它躯干上攀爬戏逗的情景。古寨老屋,是很值得逛逛的,虽走在其中,感觉人去。但看着众多的潮汕传统民居展现在眼前,总能有美的发现,各种府第、建筑格局石板路祖祠随处可见古意悠悠

步入蔡厝大夫第,给人“宅院深深”的感觉。大夫第又称“村隐公祠”,是为纪念金砂寨蔡厝蔡氏始祖村隐公而建的。明嘉靖年间,金砂寨蔡氏第九代次钎公中进士,任江西建昌知县,后升任安徽颍州知州,为纪念始祖村隐公创寨有功绩,他倡建这座“村隐公堂”。明崇祯年间,金砂寨蔡氏第十二代的蔡承湖又中进士,其胞弟中了举人,时称“兄弟科甲”。蔡承湖任浙江昆山知县,政绩显著,崇祯皇帝赠赐其为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因金砂寨蔡厝人才辈出,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崇祯皇帝赐封“村隐公堂”为“大夫第”,并亲自题写匾额。“大夫第”为五进式,宅深92米,占地面积6.76亩,为明代金砂寨规模最大的住宅建筑,也是当今古寨最古老的公祠。“大夫第”木匾额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大办食堂运动中被摘下来,换成“群英食堂”招牌,后来木匾不知去向。现在“大夫第”三个楷字是仿写的。据老辈人说,大夫第这座建筑,十分讲究风水,大门遥望北方,正对潮州笔架山,意为蔡氏子孙祖祖辈辈崇敬韩愈,崇尚文化。

驻步于陈厝斜角头的“从熙公祠”,慢慢欣赏,更让我叹为观止。 海内外闻名的从熙公祠,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是由马来西亚著名侨领陈旭年建造的府第式祠堂。说起陈旭年生平事迹,他17岁被迫到南洋谋生,事业成功后,心系故里,扶贫济困,赈灾救难。朝廷为表彰他,赐封为二品顶戴,为他立“急公好义”牌坊,敕建“资政第”。他热心家乡建设,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斥巨资在家乡建设从熙公祠,历时十四年才完工。这座公祠泥、木、石、嵌瓷的高超工艺最出名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文革时期,村民为保护这些石雕,在石雕上面贴满毛主席语录,才免遭红卫兵破坏毁掉。这些石雕人物神志各异,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表现潮州乡土人情和生活画面,堪称石雕一绝石雕里牧童手中的牵牛绳,是经过多位师傅日夜苦心研究,多次失败,最后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法,才雕刻成功。潮汕民间传说的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里精致石雕让我看得目不暇接不得不感叹古人精湛的技艺和智慧啊2006525日,从熙公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海内外游客旅游必到之地。

我又走进另一座清代古建筑,这是江西南康知府陈鼎新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成濬浵公祠清光绪年间,陈鼎新任江西南康府知府,他也跟他父亲陈旭年一样,回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这座私祠。濬浵公祠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精美的嵌瓷和石雕十分引人注目,祠堂前两侧各端坐着一只威武的石狮,制作精致、生动,独具匠心。“门楼”上镌刻着《南康太守祠堂记》为浙江杭州书法家毛承基所作,是集文学、书法、石刻于一体的艺术精品。门额上写着濬浵公祠,而背面则刻着“积厚流光”。屋顶嵌瓷和屋内的石雕,精雕细刻,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文物价值。整座公祠保存较为完整,不愧古寨中又一座古建筑杰出之作。

我又来到“泽润七邑”府第。这是清雍正年间广西按察使司陈效和的第宅,他是一代清廉名宦,朝廷褒赠“泽润七邑”匾额,建府于家乡金砂陈厝,第宅虽小,但建筑别具一格,古寨独一无二。

置身古寨府第之中,深刻感受到古寨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如陈鼎新在《南康太守祠堂记》所言“金砂毓秀,玉简钟英。洵人物之荟萃,信川岳之晶莹”,这是对金砂古寨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最好写照。在不同年代脱颖而出的古寨人,秉承热爱家乡的优良传统,在家乡建设了一座座不同时代风格的建筑,成为了当今古寨民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珍藏着厚重的文化,留住乡愁的根。在那疯狂的年代,许多文物、古迹被破坏、毁掉了,着实可惜。而这些古建筑能保存下来,已是十分幸运了。现在,我们有责任让这些承载历史与文化的根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一方水土,养了一方人。从我记事起,就听到村里叮叮的打石声,桑浦山是一座石山,寨民靠山吃山,靠打石为生。石匠这古老的行业,在古寨一代代传承。石匠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古寨文化心态和民性的形成使这里的民风淳朴,着一种勤劳勇敢、不怕艰苦、敢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熏陶和沐浴下,不管在革命时代,还是当今;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涌现出很多突出的人物。不仅有被世人所称道的在南洋的金融界、教育界、慈善界、新闻界、商界等各行各业中,出现很多华侨贤达,使金砂寨成为著名的侨乡。而且有着鲜为人知的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早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金砂工农阶级就跟着共产党走上政治舞台。1925年冬,金砂黄厝、相继成立农会,成为潮安农运发源地之一。1926年春,上莆区成立中国共产党上莆区支部,支部书记方方同志就经常到古寨搞革命活动。19328月,在中共潮澄澳县委派农运干部许日新到上莆区恢复党的工作,他秘密到金砂各村重建党支部,组建游击队,袭击金砂施厝内,没收了地主财产。193525日,中共潮澄揭县委会在金砂寨成立,革命斗争在古寨如荼如火地开展起来。1939年6月,日入侵潮汕,古寨沦陷。7月,金砂寨在潮揭丰边县委和鹳庵区委领导下,成立抗日游击小组,开展抗日游击斗争。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古寨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悲烈壮歌。其中,陈厝潘舜贞和陈永俊母子用生命保护和抚养烈士彭湃儿子彭士禄的革命故事,感人至深。1929年,彭湃在上海英勇就义后,党组织为保护他儿子彭士禄,先后辗转把他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1932年秋,地下党把他送到金砂乡陈厝陈永俊(中共潮澄揭边县委委员)家里寄养。据彭士禄同志本人回忆,对他保护最多的是金砂陈厝的红军哥哥陈永俊和他的母亲潘舜贞。那时,他就住在红军哥哥陈永俊家里,称呼他母亲“姑妈”,由于叛徒出卖,他和姑妈、红军哥哥陈永俊被捕入狱,在狱里,姑妈忍受着残酷的审讯,宁把牢底坐穿,也不供认他是彭湃的儿子。而红军哥哥陈永俊却惨遭敌人杀害。直到1936年夏,他祖母才从潘姑妈手中接走他。潘姑妈一家冒着生死保护着他,终于让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幸存下来。后来他到了延安,建国后成为著名核动力专家,当上国家水利电力部副部长。1962年,潘舜贞逝世,彩塘公社召开各界人士追悼会,隆重悼念这位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烈士母亲。

古寨人民的革命斗争和革命精神永载史册,古寨的石匠精神发扬光大。2016年,中共潮州市委正式吹响了“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号角,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一根牛绳”精神,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石匠精神,这就是从金砂古寨“一条牛索激死三个师父”的故事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也是对金砂古寨那种脚踏实地,追求精致、一丝不苟、敢于超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石匠精神的重塑和宣扬。“一根牛绳”精神作为潮州时代精神,适时提出,引领风骚,将激励古寨人民奋勇前进!

眼前古寨,一砖一瓦依然记住在心里,无论经过几多岁月的洗刷,依旧褪不去那斑驳的光环。记忆里的老屋,记忆里儿时的时光,永远留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它们仿佛一张张老照片,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那样温馨、那样醇美、那样亲切。古寨,那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的故乡啊!

                                                                                      

 

备案号:粤ICP备17020065号-1
联系电话:0768-2281831 邮箱:czszxxc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