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17] 同心聚力“百千万工程” 同向助推高质量发展
- [02-11] 公 告
- [11-06] 关于征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决算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10-0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04-09] 潮州市政协公益基金捐赠倡议书
- [03-06] 202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预算公开
吴树浩等
潮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是潮州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在潮州文化保护挖掘方面,尤其是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方面已然取得傲人的成绩,但是,在力度上和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不够。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范围甚广,主要包含:潮州功夫茶、潮剧、潮州歌册、大吴泥塑、潮州木雕、潮绣、潮州抽纱等等。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把这些潮州文化最有特色的项目整合集中展示的平台。如果没有将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起来,潮州文化对外界很难起到大的影响。
二、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不足。由于政府和民间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方法单一传统,未能结合新时代的文化传播途径来进行潮州文化的传播,外界对潮州高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甚为陌生,导致潮州文化整体知名度比较低,这对潮州文化的传播、潮州城市形象和潮州的文化产业都是很不利的。
三、对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投入不足。由于我市财力有限,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一些基础设备无法建设,部分民间艺术由于缺少培训、传承阵地,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由于经费问题,目前我市“非遗”保护基层组织机构仍较为薄弱,许多地方尚没有专门工作人员。虽然近几年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培训,建立了一支专门队伍,但总体力量还较为薄弱,使保护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状态。
四、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扶持。我市目前较为缺乏“非遗”传承人才培育基地和扶持政策,一些非遗项目由于经济效益低和荣誉度不高,愿意从事该项目的年轻人很少,因此面临失传危险。同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较为传统内向,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导致非遗企业在工艺上未能融入现代创新要素,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销售渠道上局限于传统销售模式,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进行销售,产业发展空间有限。
五、缺乏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形象VI系统。一个城市的文化如果缺乏VI系统,就不容易被公众接受和记住。目前,我们缺乏对潮州文化进行融合、定义、包装,没能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标签,还没能充分发挥潮州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没能让潮州文化快速的被公众接受。
办法:
1、整合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个供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的平台。要联合潮州非遗传承人和全市旅游、文化、宣传单位,把潮州各非遗项目整合起来,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拳头的文化经济和旅游经济捆绑起来,在组织、硬件、管理等方面统一起来,有计划地开展全国性或者世界性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展示活动。
2、加强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要和权威媒体建立良性合作关系,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要借助行政力量和侨胞等社会关系,和央视、凤凰卫视、腾讯等国内外媒体建立合作,通过新的多维度的传播方式对潮州文化进行宣传。要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和其它方式进行传播。
3、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投入。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投入比例。要加大“非遗”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建设“非遗”展示基地和传承人培育基地投入、加大基层“非遗”保护组织的投入,提高我市“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整体水平。
4、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扶持力度。要出台“非遗”产业扶持政策,改善“非遗”产业从业环境,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荣誉度,吸引新生力量从事“非遗”项目。同时,通过向“非遗”艺人提供信息和交流机会,提高其创新能力,加快其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利用我市电子商务平台,为“非遗”产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5、通过事件传播手段宣传潮州文化,定期举办富有潮州传统的“潮州青龙庙会”活动,全力打造“潮州现象”!定期举办富有潮州传统且在海内外潮州人心中最有影响力的“潮州青龙庙会”活动,并力争把“潮州青龙庙会”申报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联系海内外潮人对家乡的感情,扩大潮州文化在国内、国际潮人乃至华人圈中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吴树浩,市政协委员,市金山中学教师,民进市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