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
政协信息
关于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5-07-30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点击:42

近日,市政协在潮州市人民医院召开“主席·委员面对面”共商座谈会。围绕“共话潮州医疗卫生发展,共促健康潮州建设”主题,聚焦医疗服务质效提升、资源均衡配置等关键问题,征集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意见建议20余条,经梳理归纳,形成有关建议如下:

一、优化资源布局,提升服务能力医疗资源“城乡不均、基层薄弱”是当前潮州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短板,委员们建议从三方面突破:一是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建立市级医院专家常态化下沉机制,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模式,实现专家定期到县(区)、镇、村医疗机构坐诊、带教,缩小城乡医疗差距。二是平衡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市-县(区)-镇-村”四级医疗网络,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补齐基层诊疗设备、药品储备等短板,让群众“小病不出镇、常见病不出县”。三是强化院前急救能力。加大对院前急救体系的投入,对全市老旧救护车进行全面调研、梳理、名额上支持更新迭代,完善急救站点布局,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打通危急重症救治“第一公里”。四是提升资源转化能力。如借鉴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探索医疗设备集采的做法,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医疗设备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破解人才瓶颈,强化队伍建设针对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培养难”问题,委员们提出多维度解决方案:一是精准引进高端人才。制定差异化人才政策,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及医院管理人才,通过安家补贴、科研经费、职业发展通道等“柔性引进”激励措施,增强吸引力。二是定向培养本土化人才。深化校企院合作,支持本地院校(如潮州卫生学校)与医院共建“订单式培养”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临床实践,毕业后定向服务基层,解决基层人才“断层”问题。三是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提高基层医护人员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倾斜等政策,鼓励优秀人才下沉,同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三、创新服务模式,改善就医体验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涵,是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的关键: 一是推行“免陪护”服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由专业护理人员承担住院患者生活照料,减轻家属陪护压力,同时规范护理人员准入、护理标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二是完善医院配套设施。针对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餐饮不便等问题,统筹规划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停车位、优化公共交通接驳,提升就医便利性。三是建立“诉求响应”机制。在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大厅设立“院诉求办公室”,由院领导带班接访,及时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员工的困难诉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平台共建,推进科研创新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联动,激活医疗事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搭建多方合作平台。推动医院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企业共建“产学研用”平台,联合开展常见病、地方病防治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二是支持校企院科研合作。为院校教师提供临床实验场所、医疗数据等资源支持,鼓励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推动医疗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五、优化医保政策,加强会诊研判。针对病患外流与政策支撑不足问题,委员们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优化医保政策扶持。加强医保基金动态监控,分析年度医保资金外流前20位的病种,将其列为重点扶持项目,通过技术攻关、政策倾斜等方式提高本地诊疗能力,减少外流。二是建立市级会诊中心。由市卫健局、医保局牵头构建“潮州医疗一盘棋”治理体系,整合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全市疑难复杂病例、危重症病例、适宜技术推广病例的“诊疗决策中枢”与“技术支撑平台”的高效权威会诊中心,让更多疑难危重患者在潮州本地就能获得及时、准确、高水平的诊疗,最大限度减少因技术能力不足导致的“被动外转”。

六、加大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共识通过多渠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氛围:一是宣传医疗改革成果、惠民政策及先进典型,增强群众对本地医疗服务的信心。二是引导树立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正确理念,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消除社会偏见和病耻感,同时优化周转机制、增加精神专科医院床位,提升诊疗能力,满足群众需求。三是普及健康知识与中医药文化,主动参与疾病预防(防未病),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健康观念。四是推介潮州医疗发展机遇与人才政策,吸引在外人才回流,为健康潮州建设汇聚合力。五是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关注,投入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市政协文教体卫史委)

备案号:粤ICP备17020065号-1
联系电话:0768-2281831 邮箱:czszxxc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