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17] 同心聚力“百千万工程” 同向助推高质量发展
- [02-11] 公 告
- [11-06] 关于征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决算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10-0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04-09] 潮州市政协公益基金捐赠倡议书
- [03-06] 202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预算公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市心理咨询行业存在行业准入门槛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监管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医保覆盖不足、服务可及性受限等突出问题,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为此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地方性法规制定,借鉴上海《精神卫生条例》等经验,结合潮州实际,研究出台《潮州市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立条件、执业规范及监管责任,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发展格局。
(二)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成立由卫健、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心理咨询行业监管、资源整合和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基层综治中心,完善 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功能,实现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
(三)严格资质认证,规范执业行为。统一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由卫健部门牵头,联合人社部门制定心理咨询师分级分类认证标准,明确从业者需具备心理学或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完善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及督导考核,逐步推行“学历+专业培训+实践督导”的复合型准入机制。
(四)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支持成立潮州市心理卫生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服务标准、伦理规范及收费指导价,建立心理咨询师执业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机构服务质量评估和咨询师能力考核,对违规行为实施行业联合惩戒。
(五)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可及性。推进医保政策覆盖,
探索将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心理疾病诊疗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报销范围,逐步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的报销比例。鼓励商业保险开发心理健康专项产品,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社工机构等,设立标准化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社工。推广“互联网+心理服务”模式,利用远程诊疗、AI辅助评估等技术,缓解城乡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六)加强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针对虚假宣传、无证经营、价格欺诈等乱象,组织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投诉举报快速响应机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鼓励网络平台开设公益心理科普专栏,制作和推广官方服务渠道,加强对社交媒体、自媒体心理健康信息的审核,遏制伪科学和不良信息传播。
(七)加大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基础。推进高校与机构合作,支持韩山师范学院等本地高校增设应用心理学专业,联合医院、社工机构建立实习基地,推广“医学+心理学”双学科培养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对长期从事基层心理服务的咨询师给予职称晋升、岗位补贴等政策倾斜。鼓励医疗机构心理医生参与基层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农村流动。
(市政协委员、信息员 吴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