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20] 202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 [03-17] 同心聚力“百千万工程” 同向助推高质量发展
- [02-11] 公 告
- [11-06] 关于征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决算
- [10-24] 202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10-01]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04-09] 潮州市政协公益基金捐赠倡议书
- [03-06] 202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办公室部门预算公开
潮安彩塘金东村(俗称金砂蔡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内遗存有大量明清古建筑,包括民居、庙宇、宗祠等,其中有一座居民建筑叫德厚公堂,建于清代,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潮汕知名文史专家蔡起贤先生的故居。这座公堂很特别,村里人称为“三味之屋”,常为之津津乐道。
书香之味
德厚公堂是金东村蔡氏传第十八世祖蔡德厚居住的地方。蔡厚德,字统忠,生于乾隆年间,为清贡生,京师国学(清代最高学府)太学生,崇文尚德,家族是金东村的书香望族。
蔡德厚的曾祖父蔡承璵,兄弟登科,传为美谈。蔡承璵,号昆子,字冶夫,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考取邑庠生第一名,少年成名;明崇祯癸酉(公元1633年)中为举人。其胞兄蔡承瑚,于明崇祯庚辰年(公元1640年)中为进士,钦授江苏昆山县知县,著有《中庸藏》《枕善居集》等。其胞弟蔡承琦,于明崇祯甲戌年(公元1634年)考中邑庠生。兄弟三人登科,人才辈出,犹如璀璨的繁星,光芒四射,时称“兄弟科甲”,在当时潮州名噪一时。蔡承璵的父亲蔡汝钦因子贵,被皇帝赐赠为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蔡汝钦的祖父蔡次轩,现金东村遗存的明代古建筑“行轩公堂”,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的。蔡行轩的胞兄蔡次轩,是明朝嘉靖元年壬午(公元1522年)举人,官至南直隶颍州知州,是明代崇祀名宦。因金东村人才辈出,公元1641年,明崇祯皇帝赐封金东村蔡承璵一家居住的村隐公堂为“大夫第”,并亲自题写匾额。
蔡德厚的父亲蔡其磐(1762一1839年),讳国安,号石之,也是清贡生、京师国学(太学士)。蔡德厚后代,人才辈出,二十二世裔孙蔡起贤先生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蔡起贤(1917年4月一2003年12月),出生于潮安彩塘金东村德厚公堂。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韩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汕头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汕头市政协岭海诗社副社长、顾问等社会职务。他博学多才,被誉为“潮汕文化百科全书、活字典。”他师从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詹安泰先生,与国学大师饶宗颐亦师亦友,与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陈伟南先生是韩师同班同学,私交甚笃。他著有《缶庵诗词钞》《缶庵论潮文集》《前贤诗萃》等,为潮汕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遗著《缶庵诗文续集》,在好友杨方笙教授(汕头教育学院原院长、党委书记)、饶宗颐教授、陈伟南先生等的鼎力支持和资助下,也已于2008年底出版面世。
2003年蔡起贤先生病重住院期间,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林兴胜,汕头市副市长钟展南,汕头市政协领导和老同志李习楷、刘峰、黄赞发、张第高,以及香港知名人士庄世平、陈伟南、饶宗颐等或到医院或致电或委托代表表示慰问。蔡起贤的一生为我的潮汕的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他的道德、文章都堪为后学楷模。
他胞弟蔡起平,也聪明好学,学富五车,留学日本,可惜因一次坐庆祥号轮船去日本求学时,轮船在海中沉没而遇难。纵观历史,德厚公堂不愧为书香门第,满满国学传承世家。
红色之味
德厚公堂也是彭湃烈士五弟彭泽之子彭潮的旧居。
彭潮(1926一1993)是彭湃烈士五弟彭泽的儿子,他也是金东村女婿,他曾于土改和文革时期二度居住于德厚公堂。
彭潮同志从小跟随父亲彭泽参加革命。小时候十分悲惨,东逃西藏,流离失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彭潮随家人逃难到珠海的一个小岛上,开始略懂事时,就帮人家放牛。到1936年,他10岁时,地下党才找到了他,把他带到香港,与堂兄彭士禄会合。兄弟二人在党组织的关心下,在香港一起读书。1941年日寇占领香港前夕,彭潮和彭士禄又被迫离开香港,彭土禄去延安,彭潮随父亲彭泽逃难到越南,随后加入越南共产党组织。在越南河内,彭潮在一家书店里工作,因为售卖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而遭法国殖民者逮捕,继而驱逐出境。1944年初,彭潮又回到香港,以教师身份,秘密从事地下党工作。在这期间,他发展了不少爱国人士回国参加革命游击队,如陈希平(后成为汕头市科委科长)、郑静(后成为广东省茂名石油建井工程处处长)、碰才彬(后成为海丰县人事局副局长)、林友(海丰县工会主席)等人,就是通过彭潮联络安排后,秘密潜回内地参加东江纵队的,彭潮是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1945年彭潮和母亲黄素琴(彭泽妻子)回到海丰,参加江东纵队,他母亲黄素琴在纵队总部负责情报工作,彭潮则任海丰北区游击分队指导员,一直到解放。
解放后,彭潮同志任惠州市公安局反谍股股长。1952年,26岁的他作为土改工作队负责人,被派往潮安县彩塘镇协助当地干部搞土改工作,土改工作队办公设在金东村厚德公堂。德厚公堂成了彭潮土改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他曾听堂兄彭士禄说他曾居于此。历史就这么巧合。童年的苦难,使兄弟二人有同样的遭遇。当年,彭潮随家人逃往珠海时,彭士禄则逃往潮安,于1935至1936年间被潮安彩塘金砂蔡厝(金东村)大池石匠蔡锦清收养一年多,住在与德厚公堂隔壁的孟田公厅内。1936年夏彭士禄又被国民党反动派从蔡锦清家中抓走,重新关进监狱。当年他的祖母周凤得知彭士禄又入狱的消息后,费经周折,营救他出狱,带他到香港学习和生活。彭潮对金砂蔡厝(金东村)的名字在童年时就经常听堂兄提到,留下深刻的记忆。他重踏堂兄彭土禄足迹,又来到蔡厝(金东村)。他娶同住于德厚公堂的蔡起贤侄女蔡绪侬为妻,结出爱情硕果,并在土改结束后,带着妻子蔡绪侬回老家海丰工作。
文革期间,林彪反革命集团与“四人帮”一伙互相勾结,为了反对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海丰大反彭湃,疯狂迫害彭湃烈士亲属及无辜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反革命事件,整个反彭湃事件造成16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彭潮同志在这场反彭事件中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身体多处骨折,迫不得已化妆成乞丐,经长途跋涉,逃来潮安彩塘镇金东村德厚公堂其妻子蔡绪侬的老家避难治伤。这是他第二次居住于德厚公堂。文革结束后,彭潮又回到海丰。1983得到平反,1984年6月--1987年5月担任海丰县政协第一届主席,1993年因病逝世。
侨香之味
德厚公堂又是著名爱国华侨、当代世界华人企业家蔡绪锋出生之地。
蔡绪锋先生原藉潮安彩塘金东村人,是金东村蔡氏传二十三世裔孙,是蔡起贤先生的侄辈。1952年出生于潮安彩塘镇金东村德厚公堂内,童年时代生活于德厚公堂。他是蔡绪侬的胞弟,即是彭湃烈士五弟彭泽儿子彭潮的妻舅。他于1959年移居泰国,现是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资深执行副总裁,兼任正大7-11有限公司(在泰国开有1600多家连锁超市)、卜蜂商业有限公司、SUNNY超市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并担任上海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蔡绪锋又是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会长、泰国围棋协会会长(会员100万人以上)、北大全球名人堂第三期演讲嘉宾、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和南京新浦江学院的创办者。他还在泰国和中国的30多所大学(如泰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举办的CEO与东方管理智慧主题作过多次演讲。
蔡绪锋先生8岁时随父母从金东村移居到泰国,他在融入当地文化和思想的同时,始终没有忘根,心系祖国,热爱家乡,经常往返中泰之间,为架设中秦友谊之桥奔波劳累,投资捐赠,热心公益,关心支持家乡各项事业发展,展现了拳拳赤子之心和深厚桑梓之情。他没有忘却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广泛阅读各种中文书籍,学习中国围棋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被尊为“泰国围棋之父”。
蔡绪锋先生钟爱中华文化,尤其是围棋文化。在他看来,围棋富含人生智慧,无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企业管理,都十分有好处,也是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他开始在泰国推广围棋。1993年,蔡先生成立了围棋协会,竭力传播中国围棋文化,不仅自己教围棋,还出资开设围棋教室,出资请中国职业围棋老师免费给孩子们上课。他与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棋圣聂卫平私交甚笃,他们共同发起、合力打造“商界棋王”的商界国际围棋交流比赛活动,从2015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为促进中泰友谊和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1月,蔡绪锋先生的著作《东方CEO》出版,并翻译成6 国语言(中、英、法、西、日、韩)发行。作为优秀的华人企业家,蔡绪锋先生从人生之道、东方智慧、管理谋略等角度,生动鲜活地展示东方CEO的人文品质和管理技能,告诉世人人生的价值何在,什么是东方CEO的专业精神,管理者的隐疾是什么,要想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如何修炼心剑。蔡绪锋先生在企业和文化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当今著名的世界华人企业家。这让故乡的德厚公堂门庭增辉,侨味浓馥流香。
金东村德厚公堂不愧是一座承载“书香、红 色、侨味”故事而耐人寻味的潮汕老厝落。它特有的“三味”,为乡人所传颂。
(作者:蔡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