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
政协信息
在“百千万工程”背景下
推动潮州非遗与乡村发展双向奔赴
——打造潮州非遗示范村的建议
日期:2024-07-29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点击:758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论断和重要任务。非遗文化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一,蕴含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具有多重社会价值。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五大振兴”之一,具有标志性意义。锚定建设文化强国、农业强国目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促进乡村的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找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乡村运营的内在联系,推动城乡融合,让文化产业真正赋能乡村振兴,既具备理论高度更具备可操作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

潮州市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东非遗大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济楼展厅里察看潮州非遗文化作品,观看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的现场制作演示,并同他们亲切交流。去年6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广东篇》播出,潮州非遗惊艳亮相。在节目中,蕴含生活哲学和人间烟火的潮州工夫茶;历经千年至今仍引领时尚潮流的潮绣技艺;独具匠心的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做工精细且用料考究的潮州菜;乡土气息浓郁的潮剧;栩栩如生的大吴泥塑……一项项潮州非遗惊艳亮相。截至目前,潮州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9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7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1人,工艺美术品类之多,在全国独树一帜。

近年,潮州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如:设立非遗保护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开展保护传承工作;建立非遗保护专家库,聘任专家加强非遗工作的咨询、论证、评审和专业指导;邀请相关学者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和研究,出版系列专业书籍;通过举办各类非遗文化活动,如潮州青龙庙会非遗文化巡游活动等,向公众推广和宣传潮州非遗文化,以达到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宣传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潮州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非遗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潮州非遗文化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严重,新一代传承人数量不足,除一小部分项目外,许多年轻人虽然对非遗文化有兴趣,但缺乏深度体验、系统学习的路径和场所,一些非遗技艺面临后继乏力的现象。

(二)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活力不足。

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度还不够,创新乏力,产品单一、产业化程度低,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在研发、营销等方面都缺乏支撑。

(三)缺乏非遗集中展示、体验、销售的新场景、新空间,同时和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以文化赋能乡村的发展路径结合明显不足。

当前,我市展示、体验、学习非遗文化技艺和营销非遗产品的场地相对分散而且空间有限。近年虽然在潮州古城修缮过程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以古城公房和古民居建筑为依托,辟出潮州木雕、潮绣、潮州手拉朱泥壶等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场所,相较以往取得较为积极效果,但与潮州近年日益成为全国文旅网红目的地的空间、场景发展需求仍不相匹配,尤为重要的是和目前推动城乡融合,非遗文化赋能乡村的发展路径结合明显不足。

二、具体对策建议

当下,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深化,和美乡村的打造离不开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潮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代表性传统文化城市、迅速崛起的新兴旅游目的地,更可结合“百千万工程”,创新非遗传承保护路径,将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乡村运营、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度结合,推动双向奔赴、双向赋能。

为此,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纳入潮州市古城文化保护区配套规划,引资建设运营,打造潮州非遗示范村,开辟继潮州古城之外的又一集中展示本地非遗文化,集展示展演、体验销售、研学交流、乡村文旅运营、人才产业孵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并作为潮州古城旅游资源的有益搭配与补充,缓解旅游高峰古城人流与管理压力。

经调研,古美村党总支委员、第二支部书记、村委委员陈泽钿介绍,湘桥区古美村具备打造潮州非遗示范村的基本条件。一是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古城牌坊街3公里左右,无论是对于本市居民还是外地游客,交通都非常便利。二是自然资源独特,古美村属于韩江南堤外围江滨的一片洲地,土质属冲积土,土地肥沃,有优美的江岸风光资源,易于农文旅融合打造。三是距熙泰、金域澜岸、海逸花园、南国明珠、碧桂园天玺湾等高端小区不到一公里距离,周边自带较强的消费能力。四是目前古美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单一,村两委干部与村民都有较强的发展意愿与驱动力。五是古美村还有较为强大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调动,如驻镇扶村工作队以及多年在外打拼但情系桑梓的乡贤。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古美村属于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打造以非遗文化+乡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古美典型村创建模式”,具备极大的探索意义与示范价值。

古美村还有约80亩农耕地供老农种菜,老农平均年龄60岁左右,再过3-5年,这些人的劳动力将逐年下降,土地也将逐年荒废。将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价值,村委会也希望上级政府关注古美村实际情况,为古美村进行规划,引资,配合老城区文化古城扩大、分流发展,盘活村经济,实现潮州非遗示范村的大格局构想,为潮州的文化和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融进老城区的古城延伸文化圈。

建议古美非遗示范村可定位为:潮州非遗整体性保护与活化大村落,将潮州传统文化与自然风物融合,构建符合现代文旅与乡村运营发展需求的多功能空间。非遗示范村作为文化与乡村旅游目的地,应将非遗展示、体验、表演等生产、经营活动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需求相结合,与在地乡土文化相结合,打造极具潮州特色的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同时,加强与周边景区、村落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同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探索非遗传承活化与文化赋能乡村的新路径,为潮州的文化旅游事业、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深化实施注入创新动力。

 

(市政协智库专家 叶汉钟)

备案号:粤ICP备17020065号-1
联系电话:0768-2281831 邮箱:czszxxc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