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 :
政协要闻
建诤言献良策重协商 助力潮州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0-05-14 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潮州市委员会 点击:13325
——市政协委员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等议题进行分组讨论
  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会上建言献策。本报记者 黄春生 摄

  5月13日,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市党政机关会堂开幕。当天下午,我市各组别政协委员认真审议市政协十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及提案工作报告,并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环境整治、教育、就业等众多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讨论中,广大政协委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诤言献良策、讲民主重协商,为助力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提案组:

  聚焦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增强提案办理工作实效

  􀳊 记者 黄琼

  5月13日下午,提案组的政协委员认真审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并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建言献策,希望进一步聚焦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问题,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市政协党组书记李尧坤说,两份报告全面准确总结了市政协常委会过去一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内容客观实在、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对2020年的工作安排详实具体,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他要求,广大政协委员要紧紧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大力度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着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为潮州的发展建诤言、献良策,推动全市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为潮州经济发展作贡献。

  “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陈钊桂委员说,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明显。他建议,接下来提案工作要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六大工程”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大农村工作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的关注力度。

  叶阳委员表示,在新一年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提案质量,做好办前协商,规范办中协商,完善办后协商,推进提案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切实增强提案办理工作实效。

  市政协副主席郑锦鹏、秘书长余思奇参加会议。

  华侨港澳台同胞联络组:

  优化资源统筹配置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 记者 郑媛

  5月13日下午,华侨港澳台同胞联络组的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加强我市基础教育资源统筹配置”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吴美卿委员认为,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市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突显:一方面,扎堆怀孕休假的女教师越来越多,造成学校工作被动,主要表现为在岗教师工作量太大、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二孩政策”实施,将再次激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增量需求,使得基础教育阶段优质资源的供需矛盾激增,原有的基础教育发展计划将会受到冲击。

  “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各校情况,合理交流调整区域内的教师,实现区域内教师有计划流动,区域内优秀教师在各校任职。”她建议,教育部门也可以根据各片区、各学校教师人手情况,统筹调配,做好区域间交流,避免出现单个学校阶段性教师紧缺和阶段性过剩,实现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章耀鸿委员建议,基层学校可以建立储备人才库制度,将退休师资、待岗师资及社会师资列入储备人才库建档,关键时刻可以启用储备人才库,第一时间为学生找到合适的教师。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少勇,市政协副主席朱卫民、陈炫秋参加会议。

  枫溪组:

  着力擦亮“中国瓷都”金字招牌

  􀳊 记者 丁玫

  如何促进陶瓷产业持续健康向好发展?昨天下午,枫溪组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森认为,要依托现有陶瓷产业基础,全面整合陶瓷产业资源,合理规划陶瓷产业空间布局,在不断加大对技术研究、产业优化和设备更新等投入的同时,加强产品开发与创新,增强企业技术力量,打造优秀人才队伍,做活做强陶瓷产业特色经济,培育潮州产业发展新动能,努力实现企业、项目、人才、科技“多赢发展”,着力擦亮“中国瓷都”金字招牌。

  曾洁华委员认为,我市可结合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小组,充分挖掘、整合我市陶瓷工艺美术资源,发挥工艺美术大师效应,制定专项规划,留足发展空间,开发适合当地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让文化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发展。

  王锡明委员建议,可加大陶瓷产业中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打造新型营销网络,提升潮州陶瓷区域品牌影响力。

  社会法制组:

  全力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记者 梁佳涛

  在社会法制组的讨论中,市政协副主席吴启忠认为,过去一年,市政协社会法制委聚焦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工作,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提案协商,为党委政府提出很多不错的意见建议。接下来,希望各位委员要继续聚焦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协商议政、调研视察、民主监督等方式提供更好的“政协方案”。

  林汉文委员认为,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越发深入人心,但目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严峻,环境违法犯罪现象依然存在,政协委员要继续加强环境监督。他建议,我市要健全完善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公安、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助力我市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郑东平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市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很多道路都铺上崭新的柏油路面并设置人行绿道,但也出现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路面破损、垃圾杂物和汽车“占领”人行步道等情况。他建议,城市治理要坚持建设和管理相结合,真正把好事办好。

  饶平组:

  构建服务平台 拓宽就业渠道

  􀳊 记者 刘银璇

  饶平组政协委员围绕架起珠三角商会协会桥梁、提供青年就业培训平台等问题展开讨论。

  谢学源委员认为,受今年疫情的影响,我市在珠三角的中青年正面临严峻考验:收支失衡,房贷房租、子女学费都成了问题。他建议有关方面牵头和动员在珠三角各商会、协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联合起来,构建新平台,引导和推荐中青年回来潮州参加培训学习,提升在外创业的竞争力。

  刘海景委员认为,目前留在本地的青年同样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他建议,要搭建更多就业培训平台,让就业者掌握一技之长,同时提供更多新兴行业就业渠道,缓解青年就业压力。同时,他希望,潮州要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引进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潮州,想方设法在土地资源、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以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

  文教体卫史组:

  加快资源保护利用 做好红色旅游文章

  􀳊 记者 郑媛

  5月13日下午,文教体卫史组的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加快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这一议题展开讨论。

  陈立佳委员认为,我市在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保护乏力,只有少数重要红色革命遗址得到保护和利用,其他大多数尚未较好地修复修缮和开发。此外,一些重大遗址的纪念馆建设起点低,仅仅修建革命旧址,缺少相应配套设施,开发量小面窄,未能做到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红色经济。

  对此,他建议,要着力解决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进而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深入挖掘革命遗址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与文化产业发展、老区苏区建设、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成一批配套设施齐全、规模大、档次高、管理到位,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红色宣传教育阵地。

  李炳炎委员建议,红色旅游要与绿色旅游融合发展。坚持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旅游小镇的培育等相融合,并支持群众参与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经营服务,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收入。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和、市政协副主席林喜君参加会议。

  湘桥组:

  加强政协党的建设 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 记者 丁玫

  湘桥组的政协委员围绕市政协十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和讨论。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姚继新在讨论中指出,过去一年,政协委员们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职尽责,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踊跃建言、广献良策。在新的一年里,要持续全面加强新时代政协党的建设工作,深刻领会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履职尽责能力,提升政协工作履职成效,为卓有成效开展各项工作夯实坚实基础,全力以赴开创新时代潮州高质量发展新局。

  苏宗伟委员表示,将按照市政协常委会的部署要求,立足本职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学习教育培训,夯实履行职能的思想基础,上下联动再协调,发挥优势聚合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经济科技组:

  大力推进我市电商平台建设

  􀳊 记者 郭博文

  在5月13日的分组讨论中,经济科技组的政协委员围绕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展开讨论。

  陈丽敏委员提交的《建议启动“万企免费上网”工程,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提案》,在市政协的支持督办和市商务局的积极办理下,我市建立首个“潮州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并正式运营,截至2019年底已超1万家企业进驻,免费为企业进行推广及举办相关培训,充分发挥了政协委员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陈丽敏委员建议,要大力推进我市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储备、整合优质的电商资源,强化电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训,精准输送专业电商人才;针对此次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要利用建设电商平台的机会,获取更多订单、开拓多元化市场,同时统筹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升经营效益。

  政协副主席陈耿之参加讨论。

  农业和农村组:

  推广工夫茶文化 带动茶产业融合

  􀳊 记者 李欢欢

  5月13日下午,农业和农村组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加大茶文化推广扶持力度”展开了热烈讨论。

  叶汉钟委员坦言,目前,我市在茶文化传播、茶艺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人才培养、场地供应、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励和扶持;同时牵头组织本地的涉茶单位、茶艺文化传播机构有目的地“走出去”,进行整体性的宣传推介活动,并在潮州本土常态性地举办“潮州工夫茶文化节”等活动,带动茶叶生产、茶叶品鉴、茶文化研讨等三产融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而针对在潮州工夫茶文化传播和传承中,场地及师资人才不足的问题,叶汉钟建议整合资源,依托韩师、市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等,开办潮州工夫茶专业,设立大师工作室,全面系统培养非遗人才和师资力量。

  陈伟忠委员建议,传承茶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建议推动潮州工夫茶文化进校园。通过普及茶知识、现场演示潮州茶艺等,让孩子们了解茶文化,培养喜茶、爱茶的青少年,让茶文化植根校园,得到传承、发扬和提升。

  市政协副主席柯泓参加会议。

  潮安组:

  加大企业扶持力度 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 记者 郑新培

  如何促进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昨天下午,潮安组的政协委员就这一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郭卓钊委员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食品、陶瓷、不锈钢等行业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我市的重点培育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推动创新及技改工作,打造产业规划及咨询的专家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对策,同时落实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实现企业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吴锡钿委员建议,我市各行业协会应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评价标准,真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杜绝行业恶性竞争行为,增强行业协会的市场服务能力,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应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完善评估机制,形成实施效果评估共性指标体系。

备案号:粤ICP备17020065号-1
联系电话:0768-2281831 邮箱:czszxxck@163.com